為什麼 B2B 不能採用一般 B2C 電商?
- Frank Yang
- 7月1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「B2B 是採購者,不是消費者」
幾天前我聽了一場很有意思的訪談,主講人是電商圈一位老前輩 Michael Vax,說話不急不躁,卻字字命中痛點。他說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:
「B2B 客戶不是來網站“逛逛看”,他們是來完成任務的。」
這句話聽起來平淡,卻把我們做網站常犯的毛病講得一清二楚。
客戶不想「像消費者一樣的購物體驗」
我們常聽見一句話:「B2B 買家也希望有像 B2C 的體驗。」這句話聽起來沒錯,但也容易走偏。
因為當你真的把 B2B 網站做得像電商平台,動態 Banner、秒殺倒數、會員分級… 結果用戶根本找不到最重要的資訊——「有沒有貨?多少錢?可以幾天到貨?報價單怎麼申請?」
Michael 說得很直接:B2B 客戶是帶著壓力、KPI、部門預算來採購的。他們要的是效率、準確和信任,而不是購物樂趣。
我們做網站常漏掉的,其實是「內部流程」
B2B 的買家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群人。工程部要看規格,財務要看折扣,採購要比價格,主管要審核預算。
結果你的網站只能讓「一組帳號」下單,不能分角色、不能提報價單、不能看公司帳戶總結餘?那買家只好繼續打電話、傳 email、甚至 fax 給你。
不是他不想線上下單,而是你根本沒提供「他需要的那種線上流程」。
「自助服務」不是高級功能,是基本配備
Michael 分享一組數據,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:有 76% 的 B2B 買家覺得用網站比找業務更方便。甚至 65% 願意多花錢,只要你網站好用一點。
這代表什麼?代表你不是在比「價格」了,而是在比「誰比較不麻煩」。
而且很妙的是,現在網站功能多到你以為會太複雜,但客戶只想要三件事:
我能不能先看產品、不用先註冊?
你報的價格準嗎?是我公司專屬的價格嗎?
我能不能複製上次的訂單直接下?
如果這三件事都還做不到,你的網站可能真的不是「銷售工具」,只是「線上型錄」。
有一種「信任感」,是從不用打電話就能買東西開始的
這場訪談裡,Michael 提到「讓網站更透明」是大多數企業能馬上改善的第一步。
例如:
打開產品目錄,先讓人看,不用一開始就鎖帳號;
開放信用卡結帳,讓小單也能試著買一次;
顯示預設價,然後用「登入後享專屬價格」來吸引註冊。
你會發現,那些本來「只是來看看」的客人,會慢慢變成「買一次看看」的客人。
數位轉型,不是換系統,是改習慣
我最喜歡他講的一段是這樣的:
「很多企業把數位轉型,當作一個導入電商系統的專案。其實真正的轉變,是把原本靠人的服務,變成讓系統自動發生。」 「業務不應該是“報價的人”,而是“幫客戶找到最適合的搭配與組合”的那個人。」
這句話很有畫面。
我想像的畫面是,客戶半夜開工地會議時,能直接在網站上拉一張報價單早上起床,銷售顧問已經幫他把內容補齊、選好組合方案,還幫他省了幾百塊。
這時候,網站不只是工具,業務也不只是業務,整體體驗才真正升級了。
最後,如果你是供應商、經銷商、工廠負責人…
那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三個問題:
我網站上的資訊,有沒有讓陌生人也能理解並信任?
我的銷售流程,有沒有足夠「自動化」,讓客戶不需要每一步都聯絡人?
我有沒有給業務一套新工具,讓他們從「操作流程的人」變成「提供專業建議的人」?
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告訴你「該導入哪一套系統」,而是想提醒:B2B 電商的本質,不是網站做得多漂亮,也不是功能塞得多滿,而是你有沒有「幫客戶把事辦好」。
這,才是真正的信任開始。


留言